臺北市私立育達高級中等學校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單位:臺北市私立育達高級中等學校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寧安街12號新聞聯絡:校務主任洪毓俊 (02)2570-6767轉105【發稿日期:114年5月22日】【主題:動物保護社參與「獨一無二的家人」專題講座深化生命教育意識,關懷動物陪伴的重要價值】【臺北報導】臺北育達高中的寵物造型設計實驗班動物保護社於近日參與了一場深具教育意義的專題講座,主題為「獨一無二的家人」,與學生分享伴侶動物在現代家庭中的角色、動物情感表現及人與動物之間深刻的情感連結,讓學生在學術與情感層面皆有深刻啟發。本次講座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了解動物不只是生活中的陪伴者,更是「家人」般的重要存在。講者透過實例分享,說明動物如何在家庭中扮演情感支持者、心理治療輔助者等角色。無論是陪伴高齡者的導盲犬、協助情緒障礙者的治療犬,或是陪伴孩童成長的寵物,每一隻動物都是無可取代的「獨一無二的家人」。 參與此次講座的學生以寵物造型設計實驗班動物保護社為主,學生平時即接受有關寵物照護、美容設計、行為理解等多面向的專業訓練,此次講座則補足了情感教育與倫理觀念的重要一環。透過講師深入淺出的說明,學生們更能體會到,從事寵物相關職業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發自內心的尊重與關懷。講座現場互動熱烈,討論的議題包括動物福利政策、棄養問題、飼主責任與情感創傷修復等社會關注焦點。講師也強調,飼主應以終身承諾的態度看待飼養動物,並將動物視為生命個體而非物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共存的倫理界線與社會責任。 臺北育達高中重視技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融合,寵物造型設計實驗班的設立即是希望讓學生能兼具專業能力與良善價值觀。此次活動不僅強化學生對動物行為與心理的認知,也深化對「愛與責任」的理解,進而培養更多有溫度的未來動物照護專業人才。有學生在活動後反思是否也能成為寵物們情感與幸福的守護者,這樣的反思正是教育活動所希望帶來的改變,讓學生不只是學會技術,更學會思考、學會感受與尊重生命。臺北育達高中將持續舉辦多元跨領域學習活動,推動生命教育、動物保護與社會關懷的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成長為技職專才,更成為具備人文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全人。新聞稿1140522私立育達高中-動物保護社參與「獨一無二的家人」專題講座深化生命教育意識,關懷動物陪伴的重要價值.pdf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於今(22)日舉辦打詐儀錶板記者會,根據打詐儀錶板統計,臺北市114年4月共計查獲詐欺集團93團908人、查扣不法所得為新臺幣2億3,867萬餘元、攔阻金額新臺幣2億7,082萬餘元,均佔全台之冠。臺北市警局局長李西河表示,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假投資、假交友到假檢警層出不窮,提醒民眾切勿輕信網路投資群組、陌生投資邀約;只要聽到「派員面交投資現金」,絕對是詐騙!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幣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遵暨法務室經理陳立民表示,投資虛擬資產必須透過正常管道,提供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必須完成洗錢防制登記,才能提供或從事虛擬資產服務,而且正常的虛擬貨幣投資是不會派員到府收款的!目前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與司法警察機關及銀行業者,建立虛擬貨幣業者共同打擊及聯合防堵詐欺活動機制,三方相互通報並管控異常帳號,形成一道聯防防詐鐵三角,以達到嚇阻不法詐騙分子不當利用虛擬資產服務進行詐騙及洗錢。目前可提供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名單請參考:依VASP登記辦法第30條規定,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業者名單。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盧俊宏分析今年4月「打詐儀錶板」前三大詐騙手法依序為:假投資、網購詐騙、假買家騙賣家。其中,以假投資詐騙造成的財損最高。與金融機構合作攔阻,114年1至4月成功攔阻691件、新臺幣9億212萬餘元,其中民眾遭詐臨櫃提(匯)款單筆百萬以上次數最多的是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及國泰世華銀行。民眾林小姐現身說法,分別於113年6月間起,遭詐騙集團誘騙投資虛擬貨幣3次、假中獎詐騙1次,共計損失新臺幣88萬元。臺北市刑事警察大隊亦於114年3月及4月間,破獲兩起以投資「虛擬貨幣」為由,引誘被害人加入投資網站、與假助理、假客服接洽,後續派面交車手向被害人取款的詐騙集團案件,幕後主嫌不僅有幫派背景,甚至勾結當鋪、境外詐騙集團詐財,造成至少33人受害、財損金額高達5千萬餘元。警方陸續將主嫌及共犯50餘人查緝到案,查扣高級進口車輛、USDT泰達幣約29萬枚、現金新臺幣3千餘萬等證物,全案依法移送臺灣臺北、新竹地檢署,經法院裁定羈押17人。警方呼籲,只要宣稱「高獲利、低風險」、「穩賺不賠」、「到府收款、到府幣商」,就是詐騙。如有疑慮,可前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查詢已合法登記幣商名單,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進行諮詢,也可前往鄰近派出所詢問或報案,以確認其合法性。
114年5月22日文湖線雷擊導致設備異常事件初步處理報告114年5月22日文湖線雷擊導致設備異常事件初步處理報告.pdf
新修正之財政收支劃分法已於114年3月2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該法第30條第3項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行政院於5月16日函告各地方政府,逕予刪減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致地方政府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低於前一年度(113年度)預算編列數,除違反財劃法規定,亦影響地方政府施政及廣大民眾權益與福祉。 財政局胡曉嵐局長指出,臺北市一般性補助款114年核定金額138.9億元,本次遭刪減37.9億元,主要遭刪減項目為教育補助、社會福利補助及基本設施補助項目,主要包括兒童及少年、老人、身心障礙等福利政策經費、教育經費、人本交通包含人行道改善、道路改善及維護等經費,皆是涉及民眾教育、社會福利、交通安全重要的施政項目。 胡局長最後表示,行政院針對全國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刪減比例統一為27.3%,已嚴重影響地方政府施政。地方財政穩定是公共服務品質與市民福祉的根基,北市府將加強財務調度,適時評估辦理追加減預算,以確保各項市政計畫如期推動,確保市政運作無礙,也呼籲中央應審慎評估,儘速恢復各地方政府原編預算數,以符法治。
發稿單位:新工處發稿日期:114年5月22日新聞聯絡人:陳大分聯絡電話:0963-562-778聯絡人:洪辰儒聯絡電話:0963-562-709 忠孝東路5段524巷人行實體區隔完成,舒適通行更安心 臺北市在近年推動標線型人行道的設置,在狹小巷弄劃設綠色的通行空間,限制車輛不得停放行駛,行人通行動線更完整串聯,也更健全了行人的通行環境。但是標線型人行道雖然提供了行人更多的專用通行空間,與車之間卻毫無隔離設施,行走時,不時需擔心與旁邊的車輛近距離接觸,為減少此一不安疑慮,市府規劃以增設緣石及護欄等實體區隔方式來提升行人的安全感,在近期選定了忠孝東路5段524巷進行改善作業,並已施作完成,讓民眾可以更舒適安心的行走。 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本次新工處選定改善早前已劃設標線型人行道的忠孝東路5段524巷,改善方式依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採實體區隔,於人行空間外緣設置緣石與護欄阻絕車輛,行人與車輛不再共用通行路線,創造獨立的實體空間,行走時更不會忐忑不安。 新工處工務科中區工務所主任洪辰儒表示,本次改善作業整合了所有相關單位及設施,新工處先更新預鑄側溝為場鑄側溝,減少日後溝蓋板跳動的問題,接著再於標線型人行道設置緣石及護欄,同時協調交通管制工程處及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等單位,將號誌桿與立燈桿移設適當位置,避免行人通行淨寬縮減,最後再進行道路全面銑鋪,重新上妝,呈現1條舒適優雅的道路給市民朋友。 松山區松光里表示,忠孝東路5段524巷是連接廣慈博愛園區最重要的道路,非常多的民眾甚至長者依賴這條巷道行走。本次新工處改善後,使用安全大幅提升,連娃娃車都能安心推行!外觀上更讓巷道美觀升級,讓很多經過的朋友驚嘆,安心通行的氛圍彷彿置身交通舒適的日本,除了讓里民耳目一新,也更期待未來所有臺北市的道路都能如此高標!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日前盛大登場,來自全球的優秀選手與加油團紛紛齊聚雙北,臺北捷運的人氣明星「捷米」出任務,特地現身世壯運開幕典禮,幫世界各國選手夥伴加油打氣,邀請大家在賽場上競技交流,留下美好回憶!臺北大巨蛋世壯運開幕典禮,各國選手在準備區整裝等待進場時,「捷米」驚喜現身與各地選手或加油團揮手擊掌、開心合影,熱情好動的「捷米」讓等待時間變得活潑又有趣。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臺北捷運公司有許多優秀同仁報名參與競賽項目,不論是羽球、桌球、壘球、田徑等各種賽事,賽場上都有北捷同仁英姿颯颯的身影。19日「捷米」特地前往臺北體育館,為臺北捷運羽球隊成員加油打氣,一出場立刻成為焦點,各國羽球好手紛紛拿出手機,搶著與「捷米」合照,宛如粉絲見面會。受到熱烈歡迎的「捷米」,比賽時在看臺區目不轉睛地關注選手精彩表現,用熱烈掌聲為大家加油!21日則前往新莊體育館,賽前與參加桌球賽的臺北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臺北市交通局局長謝銘鴻拉筋暖身,一起大跳應援舞!賽後連裁判長都擋不住「捷米」魅力,開心合影留念,一場「捷米」旋風席捲新莊體育館。 接下來,忙碌的大明星「捷米」將不定時出現在世壯運賽事場館,為大家加油應援,讓更多選手感受到臺北捷運的熱情友善,歡迎大小朋友在世壯運期間一起來找「捷米」拍照打卡,有關「捷米」出任務影片可至「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官方臉書專頁查看。
國際性大獎AWM葛蕾西獎(Gracies Award)美西時間5月20日於洛杉磯比佛利威爾希爾四季酒店舉行第50屆(2025年)頒獎典禮,臺北廣播電臺《有緣千里‧話音樂》獲頒「非商業全國性聯合電臺-非英語類節目」獎項,此為臺北廣播電臺以第二個節目再獲國際殊榮,連續兩年獲獎,強力展現臺北軟實力。「葛蕾西獎」是女性媒體聯盟(The Alliance for Women in Media, AWM)於1975年開始創辦,旨在表彰女性在媒體與娛樂領域的創作與卓越成就。今年得主包含女演員凱西·貝茲、克莉絲汀·米莉歐蒂及饒舌歌手梅根·西·斯塔莉安等,頒獎典禮由作家兼喜劇演員福瓊·邁斯特主持,臺北電臺由主持人劉馬利及李佩味副臺長代表領獎,典禮現場眾星雲集。臺北電臺去(2024)年以《臺北好國樂》榮獲「非商業地區電臺-非英語類節目」獎後,今年挑戰更高難度獎項,從「地區電臺」類別進一步爭取「全國性聯合電臺」獎項,並以《有緣千里‧話音樂》節目獲獎,節目製播專業度再次獲得國際肯定。製作主持人劉馬利為專業音樂人及媒體人,四度榮獲廣播金鐘獎殊榮,此次得獎節目也曾榮獲2024年第59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獎」。《有緣千里‧話音樂》主持人劉馬利長年關注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與相關議題,她提到這可能是一條寂寞的路,也是一段「有緣千里」的旅程,但她也堅信媒體的價值,不應只追求收聽率與點閱率,藝術的內涵才是製播音樂節目的基石。《有緣千里‧話音樂》節目製作過程繁複,包含深度訪談、音樂專題、同步口譯及微型廣播劇,每集節目都需要大量的資料蒐集與濃縮整理,才能給聽眾豐富音樂知性與饗宴。劉馬利補充,本次得獎作品「Music is weapon」特別單元,製作準備耗時7個多月,為響應12月1日「全國婦女支持婦女日」特別製作,挑戰將8位烏克蘭女性作曲家精彩談話重點呈現,又避免流於片段,將故事的脈絡帶給聽眾,並強調藝術的本質,才是最溫柔的和平訴求。此外,專訪語言也是很大的挑戰,其中1位受訪者Dr. Karmella Tsepkolenko是以烏克蘭文專訪,需再經由英文及中文筆譯才能呈現給聽眾,十分不易。特別飛至美國領獎的臺北電臺副臺長李佩味則說,《有緣千里‧話音樂》自2023年開播至今,介紹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在臺音樂家的精采人生與貢獻,就像是連結臺北與世界的一扇窗。本次獲獎節目同時也在馬來西亞「CITYPlus FM電臺」播出,用音樂帶領聽眾關注國際議題,展現臺北電臺與國際社會接軌,及在藝文推廣上的努力。臺北電臺也會持續努力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北。《有緣千里‧話音樂》節目於臺灣時間每週六晚上10點陪伴大家,可至「聽臺北」網路電臺(連結)收聽,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廣播電臺」臉書粉絲專頁(連結)查詢。主持人劉馬利為專業音樂人及媒體人,曾多次入圍廣播金鐘獎並獲得「藝術文化節目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等殊榮。主持人劉馬利(右)與臺北電臺李佩味副臺長(左)和女性媒體聯盟獎項及專案總監LaTonya Jackson(中)合影。葛蕾西獎頒獎典禮會後記者會於美西時間5月21日在僑委會洛杉磯僑教中心舉行,文化部駐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出席祝賀(左5)。臺北廣播電臺《有緣千里‧話音樂》獲頒「非商業全國性聯合電臺-非英語類節目」獎項,此為臺北廣播電臺以第二個節目再獲國際殊榮,連續兩年獲獎,強力展現臺北軟實力。
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因應「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個人公路賽,於114年5月26日0時至5月28日18時(視現場狀況提前或延後)管制本市北投區小油坑停車場及其聯絡道路,公車依據改道表行駛,取消停靠「小油坑服務站」(往北)公車站位(如附件)。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相關營運資訊可在「大臺北公車」網站(ebus.gov.taipei)、手機版網頁(pda.5284.com.tw)查詢,該資訊也同步提供APP業者介接發布。前開活動之詳細交通管制措施,請向活動主辦單位或轄區分局洽詢。如對公車交管措施有任何疑問,可電洽站牌上各公車調度站詢問或透過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了解相關訊息。-以下空白-改道表.ods
臺北市政府於5月22、23日出席泰國曼谷「2025危機管理會議(Crisis Management Conference 2025)」,並由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劉永洀副局長率員與各國際城市分享臺北市因應危機事件中的處理與協調,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本次會議與會者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東京、首爾、新加坡、馬尼拉、雅加達、吉隆坡、曼谷等9個會員城市,由曼谷副市長塔維達·卡莫維(Tavida Kamolvej)致歡迎詞,拉開會議活動序幕,以「危機管理合作」為主題,並強調建立會員城市間綜合防災管理合作框架,內容包含4項子議題:1.「創新智慧城市:城市弱勢人口、道路安全」2.「氣候變遷:PM 2.5、城市洪水」3.「全災害計畫(CBRN)」4.「危機事件的協調」 因應極端氣候影響,與多數會員城市均面臨高溫、強降雨等極端氣候造成的各種災害威脅,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成立以來,在運作與協調相關單位共同應變上,有多次執行成功經驗,臺北市由消防局劉永洀副局長代表,向各會員城市分享「危機事件的協調-以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為例」介紹本市特性與本市處理危機事件時之作為及相關協調工作說明及近年來在災害防救所做的努力與成果,希望透過本市面對災害處置的經驗,與國際城市間進行交流,強化會員城市間的良好互動與持續精進合作網絡。 危機管理網(Net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為日本東京都於2001年邀集亞洲主要城市的危機聯合機制,跨國共同應對都市所面臨挑戰,目前計有14 個會員城市,每個會員城市輪流舉辦「危機管理會議(Crisis Management Conference)」,臺北市為創始會員城市之一,每年均透過該網絡進行救災資訊聯絡、國際城市搜救訓練(IUSAR)和綜合防災訓練等合作活動,透過彼此分享經驗和技術,共同提升城市韌性和災害應變能力,為市民創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